HTML的历史

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的历史堪称稀奇古怪, 同时也妙趣横生。从其最初的简单出发点是在大型浏览器公司政治操纵之下成为SGML的网上代用语言,发展到如今的极不成型但日益增长的各方兼容,HTML 可以说历经了一个萌芽发展、遭受非议到全面革新的过程。眼下,对其语言标准的控制之争焦点集中在其功能性上。微软和Netscape都使尽浑身解数获取 W3C的青睐和批准,以作为它们关键性的市场优势。有关最近HTML草案所作的工作表明,黑暗的尽头,前途将一片光明。
 
然而一切并不总是那么乐观。
 
HTML 在诞生之初,其目的想法非常简单。当时Tim Berners-Lee将他设计的初级浏览和编辑系统在网上合二为一,他创建了一种快速小型超文本语言来为他的想法服务。他设计了数十种乃至数百种未来使用的超文本格式,并想象智能客户代理通过服务器在网上进行轻松谈判并翻译文件。它同Macintosh的Claris XTND系统极为相似,不同的是它可以在任何平台和浏览器上运行。
不过,问题出在 Berners-Lee设计的语言太过简易。它是以文本格式为基础,所以可以用任何编辑器和文字处理器来为网络创建或转换文本。并且它仅有不多的几个标签(TAG)───任何人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掌握HTML。网络从此迅猛发展,人人都开始在网上发布信息。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移至网上,当初仅能识别简单标识语言的浏览器急需重大改进。那么,革新如何产生,如何进行?Tim Berners-Lee并不想成为HTMLD唯一发展商──他也从没想过要这么做。因此,那些发展互联网有较长历史的企业开始在他们浏览器的性能上下功夫,并不断推出新产品。如果网络界喜欢,他们就干;不喜欢,就拉倒。
 
比如,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上图象增加的趋势。早先的浏览器仅是以文本为基础,但很快人们就开始琢磨在网上放置图象和图标。1993年,一场辩论在羽翼渐丰的HTML硬件系统上广泛展开。最后,一个名叫Marc Andreessen的大学生在他的Mosaic浏览器上加入了标签<img>。这遭至众人反对,认为仅有这个还远远不够。人们想要的是 <include>或<embed>,可以将任何形式的媒介加到网页上去。对Marc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而且他必须尽快推出。最后,Mosaic随<img>推出,而在网页中要能包含使用了<include>或<embed>或 <object>的媒质,还有待一些时日。
Mosaic以<img>推出,Tim加入了初期的国际互联网研究组织,而Mac前往加利福尼亚创建了一个名为Netscape的小型浏览器公司。
 
HTML 继续发展,不断产生新型、功能强大且生动有趣的标签形式。我们有了<background>(背景),<frame>(框架), <font>(字体)和<blink>(闪烁效果)这样的标签。微软致力于网上游戏领域,他们设计了< marquee>,<iframe>和<bgsound>(背景声效)标签,力图在HTML标准中争取到一席之地。整个这段时间,W3C都在激烈争论名叫HTML3的新技术,该文件概括了所有全新的特性但没有任何技术支持。那是在1995年,情况是乱七八糟。
 
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果事情按先前那么发展下去,Netscape和微软将最终产生两种完全独立毫不相干的HTML版本,而不会出现后来的两者和平协商的美好前景。如果是那样的话,人们将不得不在两种浏览器之间进行选择。而且每一个平台又必须有自己固定的网上内容。内容发展商要么在这两种版本的销售商中选择其一,要么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创建网页的两种复合版本。
时至今日网络的发展还残存这种矛盾的影子,不过已不会再产生当时人们预测的那种可怕的局面了。W3C的HTML部门也改变了研究策略,着手在新推出的浏览器上包容和收纳了当前各方的一些实验成果,而不是去设计未来不可理喻的语言版本。由此HTML3完全失去了市场,HTML3.2开始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HTML3.2同其前身相比,在技术上甚至稍逊一筹。但是,重要的一点在于,HTML3.2脚踏实地,更接近于现实的目标,即提供给内容商和浏览器发展商在研究工作中一个公允的参考标准。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样说,如今的浏览器行业是一个欢乐家庭?Netscape,微软和W3C正合力创造HTML最光明的未来?得了,现实并不总是那么明朗。即便是现在,有关<layer>同CSS定位的冲突,以及两种网络信息推出协议之争正如火如荼。不过,至少现在我们已着手开始处理这方面的问题。
 
HTML的发展进程仍在继续:在今年我们将看到HTML4面世。这个目前以其代码“Cougar"命名的草案包括了时下浏览器使用的一系列新技术,象Stylesheets(页面定位样板),Scripting(语言程序),框架和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