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入门教程系列(4)--CSS第二部分

说起html5,可能是近1-2年最火的技术词汇之一了,由于市场需求爆增,人才也趋之若鹜。上一篇CSS第一部分,介绍了CSS的基本书写方法、基本语法、选择器、优先级、继承性等主要特性。本篇以几个常见的css属性为例,介绍具体的css属性及其含义。

色彩

在css中色彩用于指定元素前景颜色、元素背景颜色等,色彩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四种:

  1. 字面值。如color:black表示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字面值使用常用的英文单词,这种表示方法能表示的颜色有限,很少用
  2. RGB三色组合。如color:rgb(255,0,0)表示将前景色设置为红色。关于RGB是什么这里就不多说了。RGB还有一种变种RGBA即增加一个alpha值(0~1),表示透明度,如background-color:rgb(255,0,0,0.5)表示背景色红色,但有50%的透明度。
  3. HSL组合。HSL即色相、饱和度、亮度(Hue, Saturation, Lightness),色彩的总量跟RGB是一致的。具体参考HSL和HSV色彩空间。与RGB一样,HSL也有HSLA版本。
  4. 16进制RGB。如color:#ff0000color:rgb(255,0,0)是等价的。其实就是分别加RGB上的十进制数字转成16进制,并连起来写,用前导#开头。这种表示方法用途比价广泛,主要是因为很多绘图软件都会提供颜色的16进制表示法,比较容易复制。另外,16进制的文本次长度比10进制表示法更短一些。当RGB三个值相同时,我们还可以对16进制表示法进一步简写。如:color:#f00color:#ff0000是等价的。

下表给出一些对比示例,大家可以参考:

alpha透明度和不带透明度的对比(下图的背景是白色,所以透明后显得偏粉):

字体

字体千千万万,在Web标准中,字体分为5类,见下表:

  • monospace: 一种等宽字体,如Courier New
  • serif: 有衬线字体,意思是在字的笔画开始、结束的地方有额外的装饰。如Times New Roman
  • sans serif: 没有衬线的字体。如Arial
  • cursive: 手写体
  • fantasy: 艺术体

在css中指定字体可以使用上述5类的类名,也可以指定具体的字体。例如:

p.font-1:first-child {
font-family: "Courier New",monospace;
}

在上面的代码中,指定了字体为Courier Newmonospace,那么浏览器会优先选择Courier New,如果用户客户端刚好没有这个字体,那么选择一个系统中存在的monospace字体,比如windows下可能是Consolas

由于字体是否可用,取决于用户浏览器是否支持,所以一般而言,在设置字体的时候需要设置一串字体,从左到右,优先级逐渐降低,浏览器会尽可能的选择优先级更高的字体。而出于保险起见,5类类名字体通常垫底起到保底的作用。比如下面是某网站的全局字体设置

body {

<span class="nl">font-family</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Helvetica</span> <span class="n">Neu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Helvetica</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Arial</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PingFang</span> <span class="n">SC</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Hiragino</span> <span class="n">Sans</span> <span class="n">GB</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WenQuanYi</span> <span class="n">Micro</span> <span class="n">Hei</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Microsoft</span> <span class="n">Yahei</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b">sans-serif</span><span class="p">;</span>

}

除了依赖浏览器支持的字体外,在CSS3中,可以通过引用外部字体文件,使浏览器下载特定的字体文件从而支持特殊字体。可以在css中使用@font-face来声明一个外部字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FontAwesome';
src: url('../fonts/fontawesome-webfont.eot?v=3.2.1');
src: url('../fonts/fontawesome-webfont.eot?#iefix&v=3.2.1') format('embedded-opentype'),

     <span class="sx">url('../fonts/fontawesome-webfont.woff?v=3.2.1')</span> <span class="n">forma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2">'woff'</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sx">url('../fonts/fontawesome-webfont.ttf?v=3.2.1')</span> <span class="n">forma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2">'truetype'</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sx">url('../fonts/fontawesome-webfont.svg#fontawesomeregular?v=3.2.1')</span> <span class="n">format</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s2">'svg'</span><span class="p">);</span>

}

.icon {
font-family: FontAwesome;
}

可以看到,一个字体可以由多种不同的文件来提供,为了最大限度做到浏览器兼容,一般按照上面的字体声明方式提供多种选择,这样浏览器可以根据自身的支持情况选择使用哪种类型的文件。上面的代码声明了一个叫FontAwesome的字体,一旦声明,可以像使用普通字体一样使用font-family设置。

以前我们在web中使用小图标的时候,通常通过引入img来做。这种方式有个缺点是,图片本身不是矢量的,随着放大和缩小,会有锯齿或模糊。如今,流行的做法是采用字体文件来描述图标,这样的图标相对体积更小,而且基于矢量描述,可随意放大缩小。比较常用的图标字体库有:fontawesome阿里妈妈图标定制等。

字号

在web中表示字号最常用的方式是px单位,这与很多图形或字处理软件的概念类似,不过,在现代web开发中,你需要了解其他的单位:

  • in: 是指英尺,1英尺=2.54cm
  • px: 像素单位,96像素=1英尺
  • em: 一个相对像素单位,用来表示当前元素和它的父元素的字体大小的倍数关系,如果父元素是10px,那么1.5em相当于10x1.5=15px大小
  • rem: 一个相对像素单位,与em不同之处在于rem总是相对根元素进行计算的
  • pt: 表示一个点的计量单位,72点=1英尺
  • cm: 厘米

这里重点讲一下emrem,默认情况下,浏览器会已16px作为默认的字体大小,于是1em1rem默认都是16px大小。emrem都是倍数值。在Web页面初期制作中,我们都是使用px来设置我们的文本,因为他比较稳定和精确。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当用户在浏览器中浏览我们制作的Web页面时,他改变了浏览器的字体大小,这时会使用我们的Web页面布局被打破。这样对于那些关心自己网站可用性的用户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因此,这时就提出了使用em来定义Web页面的字体。

body {

<span class="nl">font-siz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m">10px</span><span class="p">;</span>

}

p {

<span class="nl">font-siz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m">1.4em</span><span class="p">;</span>

}

上面的代码,假设pbody的直接子节点,那么p的大小将计算为1.4x10px=14pxem是根据父元素进行倍数计算的。而rem也是倍数计算,但是不同点在于参考的是root元素,在html中root元素就是<html>rem作为em的补充,其实更好用,因为,我们往往无法确定父元素到底是多大,因为父元素本身可能也是计算出来的。如果能以一个确切的一致的标准来计算可能更为精确,所以rem作为pxem的中间
解决方案,有时更好用一些。

行元素和块元素

Html元素有很多,但是都可以归为两类:行元素块元素。html文档是个类xml的文档,元素在被渲染时,根据xml的前后关系,包含该关系等,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的。块元素大部分情况下总是占据一整行,而行元素总是在一行中从左到右渲染,超出一行后通常会换行。常见的块元素如p div等,常见的行元素如span strong等,例如:

<style type="text/css">

<span class="nt">p</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l">background</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red</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t">div</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l">background</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yellow</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t">span</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l">background</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blue</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l">color</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white</span><span class="p">;}</span>
<span class="nt">strong</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l">background</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green</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l">color</span><span class="p">:</span><span class="no">white</span><span class="p">;}</span>

</style>
<p>块级元素 p </p><div>块级元素 div </div><span>行内元素 span </span><strong>行内元素 strong </strong>

行元素块元素除了在渲染规则上有差别外,还有别的区别,比如块元素可以设置宽高,具有盒子模型(下面会提到盒子模型),而行元素不具备。然而,元素到底是行元素,还是块元素,并不绝对,我们可以通过css改变默认的行为:

display: block; //元素被强制设置为块元素
display: inline; //元素被强制设置为行元素
display: inline-block; //元素按照行元素渲染,但是仍然具有块元素的的盒子模型
display: table-cell; //偶尔会用到的,元素会变成类似tabletd的行为
display: none; //不显示元素,而且元素不会占据任何空间。区别于visibility:hidden

盒子模型

理解行元素块元素,其实是为了盒子模型打基础的。讨论盒子模型只针对块元素:

上图描述的块元素的一些要素,称为盒子模型。我们详细来看一看:

  • 矩形:一个块元素可以看成一个矩形
  • 边框(border):深色的是矩形的边框,边框默认是0宽度的,所以默认看不到边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border的一系列属性来改变边框的外观和宽度,甚至是圆角
  • 内边距(padding): 从边框到内容中的留白部分称为内边距,通过设置padding,可以使内容不至于过于贴近边框
  • 外边距(margin):从边框向外遇到另一个块元素或者视图边界之间的留白称外边距,通过设置margin,可以使不同块元素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至于过于紧凑。
  • 宽度和高度(width、height):默认情况下,块元素的宽度和高度计算的时候,只计算内容的宽度和高度(不包含内边距、边框的宽度和外边距)。这一点读者要注意,因为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些布局的时候,宽高计算需要比较精确的话,即使块元素的边框只有1px的宽度,也是会影响你的预想的。

通常,我们习惯改变默认的宽高的计算模型,通过设置box-sizing

  • box-sizing:content-box: 默认行为,只计算内容
  • box-sizing:border-box: 同时计算内容、内边距、边框的和
  • box-sizing:padding-box: 同时计算内容、内边距的和

我们常用的是上述的第二种,并且总在最开始进行全局设置:

html {
box-sizing:border-box;
margin:0;
padding:0;
}

上述代码还同时设置了marginpadding0是因为,不同的浏览器对块元素都有一个默认的边距设定了,为了使得我们的布局在不同的浏览器中具有相同的表现,会进行这种reset

浮动

接着讨论块元素(因为块元素最常用,并且布局大多靠块元素)。上面提到了块元素的渲染特点是必然占据整行的,这将导致我们只能从上到下的进行布局,左右结构布局困难:

从上图可以看到,即使我们设置了div的宽度,块元素总是默认从上到下占据一整行的渲染,即使右侧有空白也不会尝试填充。

好在有浮动(float)机制,使得我们可以让块元素呈现出左右的形态。

基于上面这张图,添加代码:

#div2 {
float:left;
}

我们让绿色的div2向左浮动,仔细观察结果,是不是觉得div2好像被浮起来了,而且由于浮起来了,div2原来占据的行空间被黄色的div3占据了!因此,看上去div3被div2遮住了上半部分。后面的div4仍然贴住div3,所以也一起移上去了点。

如果设置向右浮动:

#div2 {
float:right;
}

我们让绿色的div2向右浮动,这个时候,div2跑到了屏幕右边直到遇到浏览器的视图右边界,而div3和div4的行为跟前一个例子一样,仍然占据了div2原先的行空间。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浅显的认知,浮动就是将某个元素浮起来,放到另一个层里面,并且向左或向右移动,直到遇到某种边界。在Html中有一个标准文档流,即正常的块元素从上到下的渲染空间。还有一个用于浮动元素渲染的浮动文档流,浮动元素总是被浮起来,放到这个浮动流中,并可以向左向右直到遇到某种阻力,上面的例子阻力就是div2的容器的边界。我们再来看:

#div2 {
float:left;
}

#div3 {
float:left;
}

同时设置了绿色的div2和黄色的div3为浮动,按照上面的理论,div2被拉入浮动流,并向左直到碰到边界。这个浮动流的上边界是div2
原先的上边界,因为是由于div2的浮动所产生的浮动层;div3也被拉入到div2创造出来的浮动流,于是div3的上边界跟div2一致,并且开始向左浮动,但是由于div3跟div2在同一个层中,div3先碰到了div2,使得无法继续向左,遇到了阻力,所以,div3紧跟在了div2右边。而div4能,好似发现他两个大哥突然消失了一样,向上顶替了老二的位置。于是部分被div2遮住了。

可以看到利用浮动就可以让块元素产生左右布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