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几个月前我们家难得举行了一次聚会,那天当大家吃饱饭后要清洁饭桌及洗碗时,我那个瑞士的妹夫对一些“女人的事”谈了一番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我可不想将他的话归纳给大家听,但自从我妹妹移民到瑞士后,我也了解到有关瑞士的一些事情(如瑞士的妇女在 1971 年才有投票权),所以我妹夫的那番厥词也不会令我感到太过惊讶,而且我也不只一次从我的妹夫及他的家里听到这些“女人本该如此”的话。
所谓家务,就是那些烹饪、清洁、去市场买菜、洗衣服、洗碟子、修理、付账单、收拾乱糟糟的屋子及照顾孩子。在广告中她们都有一个灿烂的笑容。
我也不会在这里将我妻子那天听了我妹夫那番言论后对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如果我将我妻子的话写出来可能会使这篇文章变成“儿童不宜”。但无论如何,我的妹妹还是很乐意做这些“女人的事”,而且那天她还穿着一套很正式的裙子,脸上还化了个妆。让我感到有点可悲的是,当我为了写这篇文章而搜集各种女性及家务图片时,我发觉我的妹妹并不是一个特例。
穿着端端正正的裙子在烧烤这样的情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会看到。上面这张图片是来自托马斯享德的一本叫《Populuxe》的书。在今天我知道还有一个人是以这身打扮在做家务的,就是我的妹妹。但是,她嫁给了一个瑞士佬,所以看起来便使到这些“女人的事”显得有点“高级”。 (译注:Populuxe 是该书作者在1986年生造的一个合成词,是由流行“pop”与豪华“luxury” 两词合成,特指五六十年代的一种带有未来派风格的物品,特点是低成本的消费品但又具有某种时髦特色,风格上表现在色彩丰富、大量采用金属装饰,也包括当时一些建筑物及设计的风格)
你们很多人在看到这篇文章中的图片时都无需感到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这些图片都只是存在于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中——一个现在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可笑的年代。虽然现在的服装及家庭用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还让人产生一种平等的错觉。但事实的真相是:女人在家里仍然需要日复一日地做着大多数的苦力活。
在 1966 年北极牌( Frigidaire )电器的广告中,一个戴着脏兮兮手套的家庭妇女却偷偷地想拥有一个王后的感觉。
J. R. Clark 公司出品的烫衫台炫耀他们是第一个能够使一个妇女坐下烫衣服时也有足够的膝部空间干活的烫衣台,能够适应烫衣服的人的不同需求。
(图中说明文字从左到右为:高个子妇女 一般高度的妇女 坐下烫衣服)
对于今天家庭用品的制造商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一方面要继续让洗涤用品及其它清洁用品的目标顾客对准家庭妇女,而又要避免以往老一套的推销方式(虽然他们很多人还是继续沿用老一套的广告主题)。干家务活仍然被推销家庭用品的广告描绘为他们改良过的产品能够使你干得更轻松,或者使你在用他们的产品时产生一种自豪感。
图中广告文字为:更强的消毒效果
早在 1951 年,推销清洁用品时最常用的诉求就是当你将各种表面消毒后能够使你产生一种非常好的感觉。根据肥皂与洗涤剂协会( Soap and Detergent Association ) 每年一度的全国洗涤用品调查,发觉情况与以前并没有两样: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两个人在最近曾使用消毒剂来清洁,也使到这类洗涤用品在家庭用品中是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
林肯金属制品( Lincoln Metal Products )使到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家庭妇女再也不用接触垃圾桶了,该公司声称他们的家庭用品为“厨房用品中的精品”,他们的产品用闪亮的合金做成,使到“一个家庭妇女能够很好地与这些漂亮的垃圾桶、咖啡罐、废纸篓等用品相配。”
根据我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男女做家务活的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尽管现在很多妇女有了一份全职的工作。在今天,有 70% 的家务活都是由妇女来承担,男人仅做了 30% 的家务活。这个比例与以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唯一的改变就是越来越多的妇女已经走向社会。对于一个已婚夫妇来说当家务活增加时,妇女仍然在干着大多数的家务活,比一个单身妇女每周要干多 14 小时。而一个已婚的男人所干的家务活只比一个未婚的男人每周多出 90 分钟(可能有些女士会说,未婚的男人从来就不干家务)。
对于女性来说,既有精力弃沛的一面又有传统的一面。在 1951 年的 Trushay 润手霜广告就强调了这一点。其实这个广告形容现在的妇女更合适,因为现在的妇女大多数都有一份全职的工作。
(上图广告词为:每一个女人都有两种生活。)
我们可能有点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些形象至今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一直以来我们都看惯了母亲们在拖地及将衣服送到洗衣店里,但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找到答案。是男人懒惰吗?还是男人对卫生的标准没有女性高?男人可能总是高估了他们在工作上所做的贡献,因此他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家务活这些琐事要由女性来承担?我想这些理由或者其它对男性的评价都是成立的。
上图汰渍洗衣粉的红色广告词为:他穿的衬衣在城里是最干净的。
是什么东西总是激发女性在家务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对个人目标有较高期望值的人,那她对卫生的标准也会提高,最近更多的研究也说明了,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将一个人家里是否整洁作为判断这个人价值的一个直接标准。
我在 1999 年的《婚姻家庭》杂志上看到一篇研究报道,该研究显示妇女在家务上确实面临着一种非常不平等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通过一种被称为“母亲看门”的过程造成,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设置了一些让对方不可能达到的障碍,或者在另一半干了家务后她们还要再干多一次。因此,根据这篇文章所得出的其中一个结论就是:事实上是很多妇女在做家务这事上不愿意放弃。
向妈妈学习是所有好孩子都应该做的事。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是直接从他们的母亲身上学到了清洁家居及干各种家务活的。
( 上图广告词为:你要唱上一首 Westinghouse 洗衣机的节水之歌。)
Fels-Naptha 牌肥皂曾是每一个妇女用来清洁卫生间的必备之选,它声称“就算你闭上眼睛也可以感觉到它”,因为它散发出“清甜”的味道。在上图广告中,母亲及女儿在偷偷享受洗衣机里肥皂泡的芳香味道。
很多的研究也说明:母亲鼓励我们做家务对我们影响非常深。根据美国肥皂与洗涤剂协会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人认为他们在清洁时的标准与他们的母亲是一样的,也有 17% 的人承认没有他们的母亲那样干净,而我们也比我们的母亲使用了更多不同的清洁用品。所以我想我们确实还是有了一点进步,虽然你再也看不到有很多人穿着围裙的情景了。
如果你对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并没有改变这一事实有所怀疑,那你可以看一下《好管家》杂志( Good Housekeeping )的 435,000 份发行量就可以明白。据说有五分之一的美国妇女每月都看《好管家》杂志以了解最新的有关家务上的信息及技巧。(译注:右下封面人物为美国第一夫人劳拉)
我不会说我母亲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但我可以说她是一个对所有细菌都恨之入骨的人。到了今天,我母亲认为最主要的家务就是要杀死所有在自然界中的病毒、细菌及微生物。她对付这些家伙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滚烫的开水,老实说,我也继承了她的这个“优良传统”。
我们可能对男女在家务所承担的区别并没有太多的争论,但我们也明白,我们对清洁标准要求越高,那些商人就越高兴。根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对待清洁上有五种性格:
洁癖性格:洁癖性格的人在女性中占了大多数( 25% 的女性),而且她们都明白“最重要的就是家里一定要一尘不染,就算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一样”,对于这种性格的女性来说,她们不将家里搞得非常干净都不会罢休的,而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也使她们感觉非常良好。
很多洗涤用品及其它家庭用品广告的诉求重点都是将客人的印象作为一个主要的切入点。毕竟,你的家可是你感到自豪的一个地方。(上图广告词为:每个人都说我的浴室及厨房都是闪闪发亮的。)
实干型性格:这种性格占了 24% ,就象洁癖性格的人一样,她们总想家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干干净净,虽然根据这份报告说“她们不会对屋子的清洁程度感到特别烦恼”,她们总是说做就做。
挣扎型性格:这种性格占了 21% ,她们不认为家里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但讽刺的是,这一性格的人事实上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却是最多的,但却总是令自己感到不满意。她们总是在目标与现实之间挣扎,所以也不需要感到惊讶,因为这一性格的人可能是那种已婚的且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人。
一个好的垃圾桶确实能够使一个对干家务感到厌烦的妇女露出笑容,这张图片是出自 Republic Molding 公司的产品目录宣传上的,向消费者承诺该垃圾桶是一个“革命性的永不破损的”的垃圾桶。
逃避型性格:她们只是在不得不搞卫生的时候才整理一下家居,大约有 18% 的妇女是属于这种性格。逃避型性格总觉得难以使她们的住所保持整洁,同时她们对家里卫生的满意度也非常低。
扫帚型性格:这种性格所占比例最少,只有 11%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种性格的人肯定是不搞卫生的人,虽然,这一组的人仍然希望有一个整洁的屋子,但她们都认为有需要的时候才搞,她们认为清洁屋子并不是个人最主要的东西,而是为了其他人。根据报告显示,这些妇女每周只花 6 个小时在屋子清洁上。
O-Cedar 牌海绵拖把到今天仍然向妇女叫卖,声称这个完美的拖把既可以将地板拖得闪闪发亮而且又不会使双手感到劳累。(上图广告词为:“不再粗糙,双手红润” “拖地时间减少一半”)
根据调查所显示的,所有这五种性格的人都认为:清洁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屋子又脏了”。我想或许这就是男人不想干家务活的主要原因,反正今天搞干净了,明天还不是又脏了?
我不敢确定是否共和党的女性做家务做得更好,但我倒可以确定地说要找出第一夫人南希 . 里根(上图)及劳拉 . 布什干家务的图片并不难找。但我找不到罗莎(卡特总统夫人)及希拉里(克林顿夫人)相类似的照片,按照上述的五种性格描述,后两者就极有可能是“扫帚型”的人。
或许我在本文开篇所说的瑞士人的习惯及各种教条与我们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两样。
发表回复